象舞指数|信息整理术:硬核科普短视频的“爆款”逻辑
来源: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2023-03-23 16:18:10

象舞指数

告诉你好短视频的样子!撷取短视频精华,揭秘成功法宝,带你成为短视频达人。

“象舞指数”科普短视频周榜,聚焦国内主要短视频社交平台头部科普账号的短视频作品,基于客观数据入围、主观评价定榜的原则,甄选出优质科普短视频,并邀请权威专家评议,助力科普短视频高质量发展。


(资料图片)

【象舞指数】由总台融合发展中心联合中国科普研究所,依托【短视频融媒体传播评价体系】,开展的“科普短视频评议”系列文章,汇集权威专家观点,为科普短视频行业带来理论增量、理念指引和编创指南。

“为什么沙漠的铁路不被风沙掩埋?”跟随标题抛出的问题,一个关于超级工程的故事铺陈开来。2.7万点赞,近600条留言,“央视网快看”账号于2023年3月5日推出的短视频《#我的春天日记:为什么沙漠的铁路不被风沙掩埋》在抖音平台火了。

这是一则以新疆和若铁路为主要讲述对象的科普短视频,全长4分40秒,向观众介绍了和若铁路修建技术挑战之大、“治沙先行”建设理念之巧、通车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的意义之重。就像和若铁路是形成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环线的一块“拼图”一样,这则短视频无疑也是展现我国工程科技事业历史性成就的一块拼图,以具体可感的视角为观众勾勒出了我国铁路总体技术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高质量发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的靓丽图景。

这则 短 视频 主题硬核,份量很重,成功吸引了大量用户的观看兴趣,并引发网友手动点赞“这个视频做得很好”。 抛开标题有吸引力、内容制作精良等因素,《#我的春天日记: 为什么沙漠的铁路不被风沙掩埋》深受观众喜爱, 还体现出科普类短视频制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逻辑:信息整理术。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与主题契合的叙事结构

让内容传播更有效

中国铁路分布的东西部差异、沙漠里的铁路项目如何施工、智能化农业灌溉系统和人工智能自动化控制系统如何助力种树修路、以人为之力克服不利自然条件的铁路工程奇迹还有哪些、铁路交通线路发展带来怎样的民生福祉……

《#我的春天日记:为什么沙漠的铁路不被风沙掩埋》的叙事结构如同一篇好文章,有起承转合,有开场、发展、高潮、延伸,提问式标题和对比性开头,借激发思考吸引住观众,步步递进的内容让人不知不觉看完视频,得出答案,进而被感染。对于主题宣传类短视频而言,这样的叙事结构和节奏会获取较好的传播效果。

信息整理有序

让内容呈现更饱满

文字对受众而言是平面的,短视频却是立体多层次的。相比文字,短视频的信息承载量更大,承载能力也更强。《#我的春天日记:为什么沙漠的铁路不被风沙掩埋》的编创者显然没有让海量的素材和信息淹没自己,而是将丰富信息进行有序梳理,精心剪裁,编辑合成出凸显主题表达的场景,进而带领观众进入其中,通过更多维度的视角观察体验。

向下滑动查看所有内容

远景、全景、特写、航拍等多种景别的巧妙切换和多种表现手法的融合运用,视频、插画、立体地图、花字、表情图标等多元视像符号的组合包装,让视频的科普讲述变得生动形象、活泼有趣、网感十足,也让视频承载的大量信息以一种饱满而不凌乱的形态呈现给观众。至此,该短视频在和若铁路建成通车这一事件背后意图建构与弘扬的科技之美、奉献之美与成就之美,自然也被受众真切感知和理解。

人们对科普类短视频有着天然的信息期待,这也是此类短视频吸引力的根源所在。如何有效地整理信息素材,让作品的信息优势转化为传播优势,《#我的春天日记:为什么沙漠的铁路不被风沙掩埋》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参考案例。

象舞指数观察员

陆先高

光明日报

副总编辑

总监制 | 张 弘

监 制 | 周 滢 、丁 迈、陈 玲、朱 红

撰 稿 | 陆先高

专家指导 | 王 挺、马 铨

主 编 | 王 爽、丁 旭、王大鹏

编 辑 | 全 慧、李 研、麻向丽

数 据 | 龙长缨、吴 凡、梅 杰

素材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融合发展中心提供

支持单位:中国科普研究所

排版:闫进芳

编辑:齐 钰

审定:邹 贞